近日,美团(3690.HK)CEO王兴在最近财报电话会上表态,将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这也意味着公司与京东围绕着外卖业务的厮杀仍将持续。
《眼镜财经》注意到,自今年2月京东强势切入外卖市场以来,双方在用户补贴、骑手保障、商户扶持等方面展开对决。而在京东向美团的外卖业务发起进攻之际,美团也在反向切入京东腹地。

双方交战背后,美团正面临多重挑战:核心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增速放缓,佣金模式面临监管的压力,公司的外卖业务因食品安全问题频遭监管点名。同时,公司海外业务的持续扩张,导致其新业务至今未能实现盈利。随着骑手社保等权益保障措施的逐步落地,公司的成本将同步攀升,进而压缩公司的盈利空间。
外卖业务遭京东强势进攻,布局即时零售尚存挑战
今年2月,京东正式进军外卖业务,并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打造品质外卖。同时,京东打出“免商家佣金+骑手享受社保待遇”组合拳直击当前外卖市场“商家佣金高、骑手保障低”的痛点。
进入4月,京东再度加码,上线百亿补贴,通过“全民补贴+爆品直降”双重机制,抢占外卖市场。随后在当月27日,京东启动“10万骑手招募计划”,全面覆盖首批开放的130多个城市,并为全职骑手提供五险一金、年假、体检等福利,直击美团运力池。

面对京东的进攻,美团也做出反击。2月19日,美团宣布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始实施。4月14日,美团宣布未来三年向餐饮行业投入1000亿元,聚焦补贴消费者、扶持优秀商家等方面。
《眼镜财经》注意到,双方不仅在业务层面激烈角逐,高管之间也隔空交锋。4月12日,美团本地商业CEO王莆在社交平台发文锐评京东的外卖业务,刘强东则以“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予以回应。
4月下旬,京东美团因外卖业务再掀“口水战”。4月21日,京东黑板报发文称,近期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当日晚间,美团以“莫须有”做出回应,对限制骑手接单一事进行辟谣,并反指某平台配送延误主要是自身原因。

近日,美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公司创始人王兴在谈及与京东外卖业务的竞争时表示,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并有信心再次取得胜利。这也被外界解读为美团将不惜一切代价参与外卖价格竞争。随后,美团对此进行澄清,表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明确指向的是反对“行业低质‘内卷式’竞争”。
实际上,在京东向美团的外卖业务发起进攻之际,美团也在反向切入京东领域。今年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定位为24小时服务的购物平台,主打“30分钟送达”,商品品类覆盖生鲜、3C数码、医药、日用品等。华为、小米等品牌在第一时间宣布入驻美团闪购,直击京东3C腹地。
今年,美团首次启动“6·18”,外卖、闪购两个业务均重点参与,公司的3C产品在叠加国补、平台折扣、黑钻会员红包后,极具价格优势。
但有分析指出,美团布局即时零售尚面临一定挑战。尤其在3C、家电等标准化、高客单价商品领域,美团依赖第三方商家的供货与配送能力,缺乏京东式的仓储配送一体化链条。此外,美团家电领域的售后体系需要逐步搭建,安装调试服务有待提升。
广告及佣金业务增长降速,屡遭监管点名
结合业绩来看,美团整体业绩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势头较前几季度已有所减弱。
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美团报告期内实现营收为865.57亿元,同比增长18.1%;经调整的净利润为109.49亿元,同比增长46.2%。与上一季度相比,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有所放缓,公司在2024年Q4的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1%、125.1%。

分业务来看,公司超7成的营收来自核心本地商业,该业务在2025年Q1实现营收为643.2亿元,同比增长17.8%,已连续两个季度增速放缓。在2024年Q3及Q4,公司该业务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0.2%、18.9%。
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主要包括配送服务、佣金以及在线营销服务三部分。《眼镜财经》注意到,除了配送服务之外,公司的佣金和广告的收入增速均有所放缓。2025年Q1,公司佣金以及在线营销服务营收分别为240.5亿元、118.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1%、15.1%,较上一季度分别降速了3.82个百分点、2.6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外卖行业的高佣金模式一直被诟病,平台以“技术服务费”“履约服务费”“信息服务费”等名目收取商家佣金。
据了解,美团从商户收取的费用主要包括平台佣金和外卖订单履约配送服务费,其外卖实际商户佣金率在6%-8%之间。结合一季报来看,公司佣金业务收入占核心本地商业收入的比例达37%。
今年5月2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重复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转嫁应由平台自身承担的费用等多种不合理收费行为,直指外卖平台乱收费的现象。一旦监管措施落地,对美团的相关业务也会造成影响。
除佣金问题外,美团在食品安全方面也面临多地监管压力。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海南、山东、江西、内蒙古、贵州等五地政府部门相继约谈美团,就其平台存在的食品安全、商户经营证照资质等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此外,在黑猫平台上,有关美团外卖的投诉量高超107万条,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客服处理不当、霸王条款等问题。

海外业务持续烧钱,盈利空间恐遭挤压
《眼镜财经》注意到,美团的新业务尚处于亏损中。
2025年Q1,公司包含食杂零售、共享单车和境外业务(Keeta)等在内新业务实现营收为222.3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较上季度有所放缓;经营亏损为22.7亿元,同比亏损虽有所收窄,但环比有所扩大。
新业务亏损主要受海外业务扩张影响。据了解,美团于去年10月在利雅得上线Keeta后,公司进一步将其扩展至沙特阿拉伯的主要城市。业务初期,Keeta在沙特推出了首笔订单享受半价、无限制的免配送费优惠以及发放优惠券等方式来抢占市场,加之中东地区人力成本高、人口密度低、配送履约难度大,进一步抬高了公司运营成本。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的销售成本为541亿元,同比增长13.8%,主要是即时配送业务、食杂零售以及海外业务的相关成本上升所致。尽管新业务尚未盈利,但管理层明确将海外扩张作为未来战略重点,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将Keeta引入巴西,并在未来5年内投资10亿美元支持该项目,这也意味着海外业务烧钱状态仍将持续。
在出海战略持续推进的同时,美团外卖业务也将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压力。公司自2025年第二季度起,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随着该计划的实施,公司的成本将面临上升,可能会影响外卖业务的利润表现。
此前有分析指出,美团全年累计接单天数在260天以上的稳定骑手大约82万人,考虑到外卖市场与就业群体的规模仍在持续扩大,预计美团此次社保覆盖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数量可能接近100万人,对美团2025年整体利润影响不超过20亿元。
美团CEO王兴在财报电话会议中亦提到,公司第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将较第一季度放缓,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同比将大幅下降。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