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以来的港股有多火爆?除了已经从内地赴港上市的众多企业,目前仍有150余家企业在聆听传讯、排队IPO,这中间就有“上市狂人”李书福的第11家旗下公司——曹操出行!
曹操出行一直被称为网约车的“老二”,但因为背靠吉利,从出生就带着光环,天生比别人起跑线高。正因为如此,上市前的曹操出行早已经攒了一手好牌,资源看得见、业绩也不差,而且关键是未来潜力巨大,指不定哪天就在吉利的助推下超越网约车老大滴滴,也不是不可能。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曹操出行用7年的时间为上市做足了功夫,终于在6月25日正式登陆港股,挂牌上市。然而,哪怕贵为吉利的子公司,背后有强大的资本支持,曹操出行还是在上市首日股价开盘破发,让不少投资人和股民大跌眼镜,引发多方“冷眼”。
在正式发行股票之前,恐怕众多资本都没料到会出现如此意外的一幕,首日股价破发一向是没有实力的公司才应该出现的挫折,而曹操出行此番失算,很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来的财务状况不佳、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过度依赖聚合平台、合规问题及市场情绪谨慎等原因。

本以为上市是个重大利好,会掀起一阵资本狂欢,没想到股市吉凶难测,曹操出行此番IPO,开局即遭遇股价下跌,市场冷遇。
遥想4年前的滴滴在纽交所上市,发行股价14美元,初始市值670亿美元,开盘涨幅28.6%,上市首日一度突破800亿美元,股价是如今曹操出行的近3倍,而市值更是曹操出行的近30倍,如此对比之下,精心布局7年才得以在港股上市的曹操出行,虽然成功实现了IPO,但结果却很难让人满意。
当然,如果从吉利集团的整个战略布局、李书福个人的资本版图构建来说,曹操出行的上市能带来极大的资本效应,依然值得可喜;未能营造出积极的资本响应,获得市场较高的回报,也不见得全是坏事。毕竟,在吉利和李书福偌大的资本商业布局中,曹操出行仅仅是一颗棋子,这一步棋无论它向着好的方向出发,还是困在原地,相信都不会给整个商业版图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退一步说,曹操出行如果上市即高光,拉动一波资本来投,助推国际化战略更快的完成,当然是好事;可如果资本反应遇冷,也只能说明在网约车市场份额被滴滴垄断75%的情况下,二线平台如祺出行上市暴跌70%的阴影让广大投资者和市场都持谨慎态度,不敢轻易在曹操出行这样的公司身上豪赌,哪怕它头顶诸多光环,一再强调自身业务有多全面,未来发展潜力有多广阔。
另一方面,贵为港股最大的科技出行平台,却无法获得一个好的估值和拉动积极效应,足见资本市场对其持续亏损的业绩并不看好。要知道2022年-2024年的3年间,曹操出行营收分别为76.31亿元、106.68亿元、146.57亿元,但同期净亏损则是20.07亿元、19.81亿元、12.46亿元,就连上市的规划都是用募资的钱去偿还债务,盈利能力尚未有明显突破,却要在毛利逐年上升、亏损不断收窄的形势下“收割”股民,试问有哪个股民敢这么冒险,为了一家不知前途的公司不惜血本、孤注一掷呢?

不为人知的是,早在25日正式上市之前,就有人精准预判到了曹操出行即便成功上市,也极有可能面临股价破发的情况。没想到事实果真如此,一味靠烧钱扩张的玩法,终究难以突破未盈利的魔咒,哪怕把所谓的Robotaxi吹得天花乱坠,但普通人显然关心的是打车是否便宜、司机是否靠谱,比起其他同行来,消费者能得到什么实惠,享受到哪些优势。
花费了7年时间精心布局,上市后的曹操出行股价开盘就下跌,这极有可能是李书福和吉利未曾预料到的一步,但这其实也没有影响到吉利商业版图和李书福个人财富的构建脚步。原本计划IPO募资18.53亿港元,但最终募资14.9亿港元,差距并不算大,结果也只能说明:上市公司那么多,但这一批股民,可能是最谨慎的一批!

上市遇冷不代表曹操出行的发展不值得看好,顶多只能说明当下市场竞争对手众多,当网约车都拼尽全力集中在一个赛道,可能卷技术、卷资源、卷出路的玩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谁的玩法更得消费者的心,谁的手段更高明,资本就会追捧谁。但也很显然,靠扯虎皮、做大旗、画饼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家都想看到更大的诚意,这可能是不争的事实。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