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家:海外市场增长显疲态,高端化“成色不足”

2024年,海尔智家(600690.SH)延续了营收与利润双增长的态势,但收入增速放缓的迹象已不容忽视。同时,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率影响了公司的盈利空间,使其净利率表现明显逊于同行企业。

海尔智家:海外市场增长显疲态,高端化“成色不足”

冰箱和洗衣机作为公司长期优势品类,其增速下滑且突破空间有限。在国内家电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公司通过高端化战略寻求突围,但高端品牌在影响力和用户口碑上的表现并不稳固,暴露出其护城河尚未筑牢。

《眼镜财经》还注意到,北美市场收入下滑,欧洲市场增速大幅回落,使公司的海外市场增速持续放缓。随着公司管理层完成新一轮换届,其能否带领海尔智家走出突破当前的增长瓶颈,仍需进一步观察。

净利率表现逊色,核心产品表现疲软

据2024年年报显示,海尔智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59.81亿元,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为187.41亿元,同比增长12.92%,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从利润端来看,公司去年净利润虽同比增长,但对比同行来看,其盈利能力表现相对逊色。2024年,海尔智家净利率为6.55%,低于美的集团的9.42%和格力电器的16.94%,在白电三巨头中持续垫底。

这一差距主要与公司的销售费用率过高有关。2024年,海尔智家销售费用达335.86亿元,销售费用率为11.7%,高于美的集团的9.47%和格力电器的5.13%,高企的销售费用率侵蚀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从业务结构看,海尔智家收入来源涵盖冰箱、洗衣机、空调、厨卫电器等多个品类,其中冰洗两类产品占比较高,合计为公司贡献了超五成的收入。

在冰洗领域,海尔品牌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其冰箱和洗衣机零售量在全球大家电品牌中已连续多年稳居行业首位。保持优势的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在冰洗领域的突破空间十分有限。

尤其是行业整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公司冰洗产品的增长动力明显减弱。2024年,公司冰洗两类产品对应的收入分别为832.41亿元、630.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6%、2.87%。与2023年相比,上述两类产品增速分别同比下滑了3.2个百分点、3.28个百分点。

海尔智家:海外市场增长显疲态,高端化“成色不足”

面对家电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海尔智家通过三翼鸟品牌布局全屋智能生态系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去重规模总用户量上,海尔智家尚不及小米、华为、美的集团等竞争对手。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3月,智能设备行业TOP10应用中,米家、华为智能生活、美的美居等APP纷纷上榜,而海尔智家未能入围。这意味着公司在用户规模、生态开放性等方面仍待提升。

海尔智家:海外市场增长显疲态,高端化“成色不足”

高端化战略承压,护城河仍待筑牢

海尔智家通过自主发展和并购形成了七大品牌集群,包括海尔、卡萨帝、Leader、GE 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和AQUA。

在中国市场,公司主要通过卡萨帝、海尔、Leader等三个品牌分别实现对高端、主流、细分市场人群的覆盖。其中,卡萨帝是公司高端化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支点。

此前有分析指出,对于家电赛道而言,高端战是一场难啃的持久战。品牌方在攻占高端市场的过程中,在产品技术与功能上创新是必然路径。但随着行业不断推陈出新,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用户对技术创新的敏感度也随之降低。

《眼镜财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海尔智家高端品牌的护城河并未完全建立。

一方面,卡萨帝在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口碑上的表现仍待提升。在外界看来,卡萨帝的品牌知名度不及国际老牌家电品牌,如博世、西门子等。为提高品牌影响力,卡萨帝近年来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精准布局内容营销与用户互动,但也暴露出一些产品与服务短板。不少用户在小红书平台反映卡萨帝存在产品质量不佳与售后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海尔智家:海外市场增长显疲态,高端化“成色不足”

另一方面,海尔智家自2021年披露卡萨帝的营收为129亿元后,此后便不再公布其营收数据。2024年,公司在年报中以“全年零售额增长12%”等予以概括。这也被外界视为该品牌尚未形成持续影响力的表现。

在中低端市场,海尔智家在2024年加大Leader品牌的投入,通过个性、简约的创新产品设计和营销升级,来吸引了年轻消费者。虽然Leader品牌在去年取得26%的零售额增长,但该领域价格战激烈,小米、美的、华凌、奥克斯等品牌群雄环伺。

整体而言,海尔智家虽然在国内市场收入有所增长,但其增长率低于行业增速。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国补政策的助力下,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不含3C)零售额达到9071亿元,同比增长6.4%。而公司在国内市场营收为1416.81亿元,同比增速为3.12%。

北美市场收入下滑,新市场贡献有限

在中国家电企业加速“出海”的浪潮中,海尔智家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市场的家电企业之一。

自2015年起,公司开启海外并购模式,先后收购了日本三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家电业务、新西兰Fisher&Paykel、意大利Candy等品牌,借此进入当地市场。2024年,公司完成了对南非百年热水器品牌Kwikot的收购,拓展其在非洲的业务。

多起并购让公司商誉规模迅速走高,由2015年的3.92亿元增至2024年的273.84亿元。同时,海外收入也随之快速增长,并自2021年起首次超过国内市场,成为海尔智家营收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增速明显放缓。2024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为1438.14亿元,同比增长5.43%。此前的2021年至2023年,该市场同比增速分别为13%、10.3%、7.6%。

营收增速放缓的背后,与公司北美和欧洲两大市场增长乏力有关。

北美市场作为海尔智家海外市场的第一大市场,为公司贡献了超五成的收入,但该地区的收入出现下滑。2024年,北美市场收入为795.29亿元,同比下滑0.3%。同时,受欧洲消费者普遍计划削减非必要支出的影响,欧洲市场作为公司出海的第二大主战场,其营收增速出现放缓。2024年,欧洲市场实现收入为320.89亿元,同比增长12.42%,与2023年的23.9%增速相比,下滑了11.48个百分点。

海尔智家也在拓展除北美和欧洲以外的新兴市场。2024年,公司的南亚、东南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这些新兴市场收入规模体量较小,占总营收的比重不足两成,难以扛起营收大梁的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海尔智家启动新一轮高管换届,释放出管理梯队国际化的信号。

公告显示,“掌舵人”李华刚成功连任董事长及总裁,继续全面领导公司运营事务;Kevin Nolan、管江勇、赵弇锋、吴勇等多位高管被聘任为副总裁,分别负责北美市场、水联网业务、中国区运营及洗涤产业、冰箱与厨电核心产业等。

海尔智家:海外市场增长显疲态,高端化“成色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Kevin Nolan除了负责北美业务之外,此次还被选举为第十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成员、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成为海尔智家首位进入董事会体系的外籍高管。

在海外市场增速放缓、国内高端化转型承压的背景下,新管理层能否带领海尔智家能否走出突破当前的增长瓶颈,尚需时间来验证。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

(0)
远视财商远视财商
上一篇 2025-06-16 下午4:01
下一篇 2025-06-18 下午3:19

相关推荐

  • 在中国市场火了近30年,哈根达斯缘何走到了退出中国的地步?

    高端冰淇淋市场今非昔比,多年前品尝哈根达斯被认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后来的高端雪糕钟薛高更是因为“天价”而成为网红冰镇食品。再联想到这些年相继关闭的各种老字号冷饮连锁,就连昔日在港澳、广东地区红极一时的许留山也淡出了大众消费视线,在新茶饮迅猛崛起的另一面,无论是过去被人们经常念及的冷饮甜品店,还是诸如哈根达斯、钟薛高这样的高端冷饮,都无可避免的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在这场新老消费方式更替的背后,究竟是过去的冷饮产品无法满足年轻市场的需求,还是一种新式资本的崛起,取代老实资本的玩法? 以哈根达斯为代表的高端冰淇淋受到市场低迷的冲击,6月11日其母公司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在中国的哈根达斯冰淇淋门店。换个说法,曾经“一杯难求”的冰淇淋“天花板”哈根达斯在中国已经失去了市场,不再被消费者“恩宠”,究竟是通过甩卖的方式淡出中国市场,还是继续在超市和便利店等渠道“断臂求生”,这都显示了高端冰淇淋在如今中国市场的举步维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哈根达斯失去市场,钟薛高不再被消费者认可,包括以许留山为代表的传统冷饮甜品没落,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时代更替,消费群体随着消费方式的年轻化变更,如果不懂得去迎合更新潮的消费主流,就会被踢出主流市场,这可能就是这些昔日巨头们没落的根本原因。 哈根达斯在中国陷入困境,和更早的上岛咖啡淡出市场,如今的星巴克业绩下滑,或许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病根,很可能都在新茶饮崛起后带来的阵痛中能找到原因。 高端消费的断档,似乎早已注定 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0年前的2015年,那时候的消费市场、尤其饮品赛道,更多的还是以星巴克这样的行业巨头为核心,其他的冷饮和甜品,大多扮演“陪跑”的角色。这个时候,可能很少有人探究过星巴克成功的商业模式,好像在大家的认知里,星巴克咖啡是众多小资、白领、商务人士的身份象征,能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在这家咖啡店里露脸,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

    2025-07-08
    10
  • 转战港股上市就大涨的恒瑞,又能在医药界续写怎样的神话?

    尽管曾经的新冠疫情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很多影像依然记忆深刻,清晰的停留在过去4年的时光里。而只要说到新冠疫情,医药企业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在那些年里,许多与疫情有关的核酸检测、疫苗企业,都迎来来空前的业绩腾飞、股价暴涨、市值冲到最高点,这其中就有被称为A股医药“一哥”的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在国内的医药领域有多强,光看它在2021年市值超过6000亿,业绩和股价都一路刷新,就知道医药“一哥”的名头实至名归。可也就是在3年新冠疫情期间,股价最高涨幅到达38%,恒瑞医药陷入了创新药企共同的低迷期,直到最近转战港股,依稀焕发出当年巅峰的模样。 恒瑞医药此番A+H加持成功,又能在医药界续写怎样的神话? “医药茅台”还能续写神话的依据 5年前的新冠疫情期间,恒瑞医药股价创造了涨幅38%的最高纪录,虽然受到当年一系列的挑战和考验,但增速稳健;即便没有出现像一些核酸检测、疫苗企业那样暴涨上百倍的“奇迹”,但巨大的估值和一向稳定的输出,都让资本对其“医药茅台”的身份毋庸置疑。 尽管后来的2021年受集采影响,同年的利润同比下滑28.41%,业绩承压,但主营抗肿瘤、麻醉剂,与新冠治疗关联度较低,没有出现爆破式增长,也情有可原。随后的“后疫情时代”,创新药内卷异常剧烈,直到2023年迎来出海高潮,恒瑞医药似乎也看到了打开国际市场的新曙光。 通过多个热门创新药领域布局进展积极,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市场也开始对恒瑞医药“仿制药转创新药”战略的认可度提升。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肿瘤领域的多款新药逐步放量,非肿瘤领域等潜力品种也逐渐受到重视,行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多年来精心构筑的销售体系日趋成熟,公司更具商业化的优势也随之凸显。 作为中国创新药产业升级的头部企业,恒瑞医药也顺利从当年的“高增长”转向如今的“高质量增长”,依赖国际化与管线差异,未来3-5年,只要有2-3款全球重磅药物上市,成为“中国版罗…

    2025-07-07
    13
  • 麒麟大麦茶销量翻6倍的商业逻辑:原来靠的都是“表面功夫”!

    市场上的饮料千千万,但哪一款才是消费者的首选?可能若干年前是可口可乐,再回来是王老吉,那么如今呢? 当你几乎把所有饮料都已经喝一遍,再去看新推出的饮料,或许,让人眼前一亮的包装,会是让你购买的原始动机。于是,一款叫做麒麟KIRIN的moogy大麦茶,凭借高颜值的包装,5年里销量翻了6倍,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麒麟大麦茶?没听过! 论包装、玩得花,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玩得过日本,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喝过moogy大麦茶,但只要见了它的包装,再挑剔的眼光,也会瞬间被它花里胡哨的色彩征服。 没错,这款瓶身设计优各种插图组成,共有16个款式,而每个款式的设计风格都十分小清新的饮料,非常适合夏日的心情,真是让人看了还没喝,就感觉全身心都已经融化在它营造的冰镇凉爽中。品牌精准把握女性的心理特征,还设计了多样化的选择供消费挑选,既满足了不同角度的审美需求,又在配料中加入了焙煎大麦、生姜、甘菊、柠檬草,零咖啡因、无糖,适合健康饮食的要求,更能在疲劳或者寒冷时饮用,有助于缓解疲劳和驱寒暖胃。 如果说过去半个多世纪可乐一直是肥宅快乐水,啤酒是情绪把控剂,那这款生姜大麦茶,则是创新营销吸引眼球的消费新宠儿,夏日小清新的流量担当。面向20-40岁女性消费群体,根据季节推出新的包装主题,在2018年前每年以32款的新品问世,而在此后以每年16款的手绘图案发售,轻而易举就俘获了女性消费者挑剔的芳心,哪怕不买包、不买珠宝,也要在整个夏天保持神清气爽的愉悦心情,这不就是妥妥的悦己主义消费? 所以,不管你是否知道麒麟这个品牌,也不管你有没有喝过moogy大麦茶,只要是个人,见到它的包装,恐怕都很难再迈得动脚,不买,都感觉对不起自己的审美。 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个叫麒麟的品牌只会搞这些“表面功夫”,靠包装噱头出圈,那你就错了,因为麒麟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对市场动向和消费趋势的精准预判,深入并广泛的调研和高度的…

    2025-07-05
    24
  • “无痕文胸之王”有多神秘,内衣产业多年的隐形巨头维珍妮

    它虽然是上市公司,却不为人熟知;但又是诸多上市公司、国际巨头,尤其是服装、内衣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隐形巨头”,这就是被称为“无痕文胸之王”的维珍妮。 这个听起来不是那么熟悉,甚至可以说闻所未闻的名字,究竟在服装产业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在这个产业链上的位置有多高,光看它合作的品牌,就知道它的来头不小。它是“全球最贵的文胸90%的材料输出者”,是全球最具知名度、最顶级,甚至最奢华的内衣供应商之一。 与它合作、被它供货的公司每一家都是世界级企业,能把一件事情,尤其内衣这样小的产业做到全球顶级,每年出货超过1.2亿件,说它是“无痕内衣之王”,实至名归。至于它有多强大,我们不妨来看看它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贵为港股上市公司,但是很低调 如果不是近期的港股倍受股民关注,大家像挖掘宝藏一样对港股所有的公司逐一甄别,恐怕这家一直“潜伏”在内衣行业供应链的巨头,还会像这些年一样“默默无闻”,低调做内衣、“闷声发大财”。由于今年以来的港股着实太热,不仅内地近200家企业在港股扎堆上市,连多年来一直以“隐形巨头”存在的维珍妮,也突然被“查”出了原来这居然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真实“调查”! 事实上,早在2015年,关于维珍妮在港股上市的消息就已经不胫而走,而如今才得到确认,这无疑说明了这家多年一直低调的企业,除了专心做内衣,甚少在资本界露头,也不大喜欢在公众视野里抛头露面。 虽然多年来不为公众熟悉,还贵为港股上市公司,但这家公司早在1985年就从深圳崛起,而且它的创始人就是港商身份,当初靠做胸垫起步,产品扎实、交货准时,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质; 1999年后的维珍妮直接通过先进的工艺技术,进阶为创新设计制造商,逐渐构建了研发+设计+制造,再到量产交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文胸整件、品类跨界、技术带动的体系正式完成闭环。 2011年的维珍妮逐渐把发展的战略转入运动内衣上,2年后的2013年跨界进入运动…

    2025-07-04
    21
  • 通威股份苦熬周期:债务飙升,存货高企反噬利润,去年巨亏逾70亿

    光伏一体化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在经历2022年硅料价格暴涨带来的高光时刻后,如今正面临上市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公司2024年出现首次年度亏损,归母净利润巨亏70.39亿元,截至目前已连续6个季度深陷亏损泥沼。 《碳见光伏》注意到,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而通威股份此前激进扩产形成的产能反而成为库存积压与减值计提的重灾区,2024年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就达45.64亿元,进一步削弱了盈利能力。叠加激增的有息负债,公司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72.25%的历史高位区间。 这家以“成本为王”的企业,正面临资金链与盈利双承压的严峻考验。而这一困局的破局关键,正取决于光伏产业链内卷态势何时迎来拐点。 连续六季陷亏损,光伏业务从暴利到微利 资料显示,通威股份的主营业务分为农牧和光伏两大板块,其中光伏板块是通威股份主要的收入来源。作为国内光伏“硅料之王”,通威股份经历了硅料市场原材料供给和价格的剧烈波动,硅料价格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利润。 2024年光伏产业主要制造环节均面临阶段性供需失衡的严峻挑战,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甚至持续低于行业现金成本的冲击下,通威股份出现上市后首次年度净利亏损。 数据显示,通威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919.94亿元,同比下降33.87%;对应归母净利润亏损70.39亿元,同比下滑151.86%。 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继续深陷亏损,当期实现营收159.33亿元,同比下滑18.58%;归母净利润亏损25.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7.87亿元同比下滑229.56%。拆解单季度来看,通威股份已连续6个季度深陷亏损泥潭。 《碳见光伏》注意到,2022年,通威股份因硅料价格大涨挣得盆满钵满,而2023年产业链价格由于供应的大量释放显著回落,通威股份的盈利水平大幅回撤,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2.33…

    2025-07-02 公司
    34
  • 海澜之家 2025 年 Q1 海外业务深度解读:扬帆出海,开辟增长新纪元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海澜之家积极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于 2025 年第一季度交出了海外业务的高分答卷,以海外市场收入 3.55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0.75% 的亮眼成绩,展现出其全球化布局的卓越成效,海外市场已然成为推动企业中长期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海外门店拓展:落子核心商圈,筑牢品牌根基 海澜之家在海外市场的门店拓展步伐稳健而有力,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海外门店总数已达 101 家,其足迹成功覆盖东南亚、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更将品牌触角延伸至肯尼亚、马尔代夫等蕴含巨大消费潜力的国家。这些新拓门店精准落位于当地核心商圈,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城市繁华之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人流量,尽显品牌魅力,成为展示海澜之家时尚风采的重要窗口。 在东南亚市场,海澜之家的门店融入当地繁华商业街巷,与国际知名品牌并肩而立,以时尚多元的产品系列迅速吸引了当地消费者的目光,成为时尚爱好者追捧的热门打卡地。而在中东地区的门店,结合当地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打造出独具一格的购物空间,为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购物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在当地的认知度与美誉度。 核心商圈的门店布局,不仅为海澜之家带来了直接的销售增长,更为品牌在当地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们宛如一面面旗帜,在海外市场高高飘扬,传递着海澜之家的时尚理念与品牌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走进门店,感受中国品牌的独特魅力,为品牌的全球化征程筑牢根基。 本土化运营:因地制宜谋发展,高毛利率显成效 海澜之家深知,要在海外市场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实施深度本土化运营战略,而其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实践成果,已然验证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与强大生命力。 在营销层面,海澜之家巧妙借助社交 平台的影响力,积极开展直播带货活动。通过精准定位目标受众,运用符合当地文化与消费习惯的直播话术与互动方式,成功拉近了与海外消费者之间的…

    2025-06-30
    5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8 +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