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的伯希和终于上市了!

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的伯希和终于上市了!

百元级就能拿下“平替始祖鸟”,你说到底香不香?

户外圈最近超火的“平替大战”,原来也可以玩出新高度。说到户外装备界的“爱马仕”,始祖鸟绝对是YYDS,多少户外爱好者做梦都想拥有一套他家的装备!但一看价格,四位数起步,五位数常见,直接让人血压飙升,钱包瑟瑟发抖。别急!今天要给大家安利一个性价比超高的“宝藏选手”——伯希和!号称“始祖鸟平替”的它,一年卖出18亿征服户外市场,凭借始祖鸟“平替”迅速崛起,收割一众户外运动爱好者,这波可真是赢麻了。

这个听起来不太熟悉、还有些陌生的户外品牌,究竟是靠什么打开市场,并且一路冲到IPO的门口的?

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的伯希和终于上市了!

首先,我们来看,硬核实力大比拼:伯希和和始祖鸟,谁更胜一筹?

一、科技面料:实力在线,不惧风雨

说到始祖鸟,就不得不提它家的GORE-TEX面料,那可是户外圈公认的“王者”,防风、防水、透气性能一流。但伯希和也丝毫不虚!它的STORM BREATH防水科技,防水指数高达20000mm,透气指数达到10000g/m²,就算遇到暴雨天气,也能轻松应对,让你保持干爽舒适。而且,伯希和的多款冲锋衣采用三层压胶工艺,防风效果堪比始祖鸟的Alpha SV系列。更贴心的是,它的腋下还设计了透气拉链,剧烈运动时,热气能迅速排出,比部分始祖鸟入门款还要实用!

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的伯希和终于上市了!

二、细节见真章:精致又贴心

在细节做工方面,伯希和也是诚意满满!它和始祖鸟用的是同源供应链的YKK防水拉链,质量超靠谱,用久了也不用担心渗水问题。而且,伯希和的衣服采用立体剪裁,完美贴合亚洲人的身形,不管是抬手还是迈步,都超级自如。不像始祖鸟,版型更偏向欧美身材,咱亚洲人穿起来可能会有点“水土不服”。此外,可调节风帽、隐藏式储物袋等小细节,既实用又方便,在千元价位段几乎找不到对手,性价比直接拉满!

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的伯希和终于上市了!

三、产品线超丰富:满足各种需求

不管你是城市通勤族,还是专业户外达人,伯希和都能满足你!它的轻量冲锋衣对标始祖鸟Beta LT,重量只有400g左右,日常徒步、旅行背着毫无压力;三合一冲锋衣对标始祖鸟Macai,内胆可拆卸,-10℃至15℃的多变天气都能轻松应对;软壳衣对标始祖鸟Gamma MX,弹性面料搭配防风处理,高强度运动也不在话下。关键是,伯希和的价格只有始祖鸟的1/3甚至1/5,花小钱就能享受大牌性能,这谁能不爱?

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的伯希和终于上市了!

为什么大家都选伯希和?这些原因太真实!

1. 理性消费当道:拒绝品牌溢价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大牌。始祖鸟一件冲锋衣均价5000 – 10000元,而伯希和主力款只要500 – 1500元。再加上小红书、抖音上各种“平替测评”火出圈,大家这才发现,原来不用为品牌溢价买单,也能买到性能出色的户外装备!

2. 户外运动热潮:中端市场崛起

这两年,户外运动越来越火,2023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直接突破2000亿!其中,500 – 2000元的中端价位产品增长最快。伯希和精准抓住这一机遇,产品既能满足性能需求,价格又亲民,想不火都难!

3. 国货崛起:品质赢得信任

以前,大家总觉得“国外品牌”更好,但现在,波司登、凯乐石、伯希和等国货品牌凭借过硬的品质,成功逆袭!伯希和还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产品跟着科考队去过南极,专业度一点不输国际大牌,这下大家更放心啦!

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的伯希和终于上市了!

其次,战绩辉煌,这才是伯希和的逆袭之道!

1. 线上爆火:销量一路狂飙

2023年双11,伯希和冲锋衣销量直接突破10万件,跻身天猫户外品牌前三!在抖音直播间,单场GMV轻松超过2000万,妥妥的“流量担当”,是增长最快的户外品牌之一!

2. 线下扩张:走进高端商场

目前的伯希和已经在北京SKP、杭州大厦等高端商场开设专柜,档次直接拉满!同时,它还和山姆会员店、迪卡侬等合作,覆盖更多人群,客单价也在稳步提升,发展势头超猛!

3. 资本青睐:未来可期

2023年,伯希和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30亿!资本大佬们纷纷看好它,目前已经向港股递交IPO申请,并且已经通过初审,有了临时代码,这就意味着成为“中国版始祖鸟”,已经万事俱备!

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的伯希和终于上市了!

最后,消费者的终极选择:伯希和到底值不值得买?

如果你是追求极致专业性能的“大佬”,始祖鸟确实无可替代。但如果你是预算有限的户外新手,或者只是偶尔徒步的轻户外玩家,又不想为品牌溢价买单,那伯希和绝对是你的“梦中情衣”!它用80%的性能,30%的价格,告诉你什么叫“聪明消费”!

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的伯希和终于上市了!

入门款的伯希和“星辰”冲锋衣,只要599元左右,性价比超高,适合新手入门;进阶款:三合一防风冲锋衣,约1299元,应对多变天气超实用;专业款:极地探险系列,约1999元,专业户外达人必备!在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伯希和用实力证明,“平替”不是妥协,而是更聪明、更理性的选择!

所以,将“平替”玩出新高度,年销售18亿,还成功登陆港股,如此“接地气”、又受资本青睐的品牌,不成功都难!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

(0)
远视财商远视财商
上一篇 2025-05-17 上午10:20
下一篇 2025-06-04 下午3:15

相关推荐

  • 这家只有12人的公司股价暴涨125倍,脑再生“神话”诞生

    今年以来的港股大热,内地企业纷纷扎堆港股上市,许多生物科技医药企业一经上市,股价大涨,缔造出一些常人难以看懂的股市“白马股”,由此也将生物医药推向新的高潮。但与生物医药相比,同为医药行业的脑接口这几年也是市场大热,尤其是所谓的概念风口,有关企业一旦与之搭上关联,新的股价、市值高点也会因此诞生,比如近期大热的脑再生科技。 过去说“只要踩中风口,母猪也能飞起来”,当一家只有12名员工的公司一年内股价暴涨125倍,所有人都会被这个“神话”的诞生震撼,这家企业就是专注于研究、开发和商业化中药,用于治疗神经认知障碍和退化,特别是注意力缺陷多功能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脑再生科技。 “神话”之前,谜一样的公司 尽管这家公司早在2014年就已经通过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但资料显示,它的员工总数不过是12人,更为诡异的是,在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财报中,着重提到了“可能永远无法盈利”、“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这样一个看了都让人无法感到不怀疑的讯息,你能想象它居然是一家上市公司,并且会在后来的2025年股价暴涨125倍?你说它是纯粹来玩资本运作、上市只为“圈钱”的,恐怕也不为过。 然而,这家看上去就让人感觉云里雾里的公司,还是在2021年成功上市,连纳斯达克对它2022年-2024财年营收为0的事实,也选择了宽容和默许,这可能就是很多人说美股宽容性极强的原因。 员工只有12名,但你也可以想象,它是一家公司,需要研究、开发和商业化中药,而且公司在脑接口布局、药品研发和疗效实验等有关项目推进上,哪一样不需要投入,不需要花钱,这其中投资和花费可能还不是一般的高,而是一笔很可怕的费用。 仅以2022-2024财年为例,公司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高达508.03万美元、442.94万美元、354.51万美元,这些费用也是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的日常运营费用和正常支出,就连研发费都在3年间分别花费了250万美元、1…

    2025-07-11
    6
  • 在中国市场火了近30年,哈根达斯缘何走到了退出中国的地步?

    高端冰淇淋市场今非昔比,多年前品尝哈根达斯被认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后来的高端雪糕钟薛高更是因为“天价”而成为网红冰镇食品。再联想到这些年相继关闭的各种老字号冷饮连锁,就连昔日在港澳、广东地区红极一时的许留山也淡出了大众消费视线,在新茶饮迅猛崛起的另一面,无论是过去被人们经常念及的冷饮甜品店,还是诸如哈根达斯、钟薛高这样的高端冷饮,都无可避免的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在这场新老消费方式更替的背后,究竟是过去的冷饮产品无法满足年轻市场的需求,还是一种新式资本的崛起,取代老实资本的玩法? 以哈根达斯为代表的高端冰淇淋受到市场低迷的冲击,6月11日其母公司通用磨坊正考虑出售在中国的哈根达斯冰淇淋门店。换个说法,曾经“一杯难求”的冰淇淋“天花板”哈根达斯在中国已经失去了市场,不再被消费者“恩宠”,究竟是通过甩卖的方式淡出中国市场,还是继续在超市和便利店等渠道“断臂求生”,这都显示了高端冰淇淋在如今中国市场的举步维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哈根达斯失去市场,钟薛高不再被消费者认可,包括以许留山为代表的传统冷饮甜品没落,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时代更替,消费群体随着消费方式的年轻化变更,如果不懂得去迎合更新潮的消费主流,就会被踢出主流市场,这可能就是这些昔日巨头们没落的根本原因。 哈根达斯在中国陷入困境,和更早的上岛咖啡淡出市场,如今的星巴克业绩下滑,或许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的病根,很可能都在新茶饮崛起后带来的阵痛中能找到原因。 高端消费的断档,似乎早已注定 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0年前的2015年,那时候的消费市场、尤其饮品赛道,更多的还是以星巴克这样的行业巨头为核心,其他的冷饮和甜品,大多扮演“陪跑”的角色。这个时候,可能很少有人探究过星巴克成功的商业模式,好像在大家的认知里,星巴克咖啡是众多小资、白领、商务人士的身份象征,能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在这家咖啡店里露脸,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

    2025-07-08
    17
  • 转战港股上市就大涨的恒瑞,又能在医药界续写怎样的神话?

    尽管曾经的新冠疫情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很多影像依然记忆深刻,清晰的停留在过去4年的时光里。而只要说到新冠疫情,医药企业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在那些年里,许多与疫情有关的核酸检测、疫苗企业,都迎来来空前的业绩腾飞、股价暴涨、市值冲到最高点,这其中就有被称为A股医药“一哥”的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在国内的医药领域有多强,光看它在2021年市值超过6000亿,业绩和股价都一路刷新,就知道医药“一哥”的名头实至名归。可也就是在3年新冠疫情期间,股价最高涨幅到达38%,恒瑞医药陷入了创新药企共同的低迷期,直到最近转战港股,依稀焕发出当年巅峰的模样。 恒瑞医药此番A+H加持成功,又能在医药界续写怎样的神话? “医药茅台”还能续写神话的依据 5年前的新冠疫情期间,恒瑞医药股价创造了涨幅38%的最高纪录,虽然受到当年一系列的挑战和考验,但增速稳健;即便没有出现像一些核酸检测、疫苗企业那样暴涨上百倍的“奇迹”,但巨大的估值和一向稳定的输出,都让资本对其“医药茅台”的身份毋庸置疑。 尽管后来的2021年受集采影响,同年的利润同比下滑28.41%,业绩承压,但主营抗肿瘤、麻醉剂,与新冠治疗关联度较低,没有出现爆破式增长,也情有可原。随后的“后疫情时代”,创新药内卷异常剧烈,直到2023年迎来出海高潮,恒瑞医药似乎也看到了打开国际市场的新曙光。 通过多个热门创新药领域布局进展积极,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市场也开始对恒瑞医药“仿制药转创新药”战略的认可度提升。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肿瘤领域的多款新药逐步放量,非肿瘤领域等潜力品种也逐渐受到重视,行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多年来精心构筑的销售体系日趋成熟,公司更具商业化的优势也随之凸显。 作为中国创新药产业升级的头部企业,恒瑞医药也顺利从当年的“高增长”转向如今的“高质量增长”,依赖国际化与管线差异,未来3-5年,只要有2-3款全球重磅药物上市,成为“中国版罗…

    2025-07-07
    21
  • 麒麟大麦茶销量翻6倍的商业逻辑:原来靠的都是“表面功夫”!

    市场上的饮料千千万,但哪一款才是消费者的首选?可能若干年前是可口可乐,再回来是王老吉,那么如今呢? 当你几乎把所有饮料都已经喝一遍,再去看新推出的饮料,或许,让人眼前一亮的包装,会是让你购买的原始动机。于是,一款叫做麒麟KIRIN的moogy大麦茶,凭借高颜值的包装,5年里销量翻了6倍,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麒麟大麦茶?没听过! 论包装、玩得花,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玩得过日本,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喝过moogy大麦茶,但只要见了它的包装,再挑剔的眼光,也会瞬间被它花里胡哨的色彩征服。 没错,这款瓶身设计优各种插图组成,共有16个款式,而每个款式的设计风格都十分小清新的饮料,非常适合夏日的心情,真是让人看了还没喝,就感觉全身心都已经融化在它营造的冰镇凉爽中。品牌精准把握女性的心理特征,还设计了多样化的选择供消费挑选,既满足了不同角度的审美需求,又在配料中加入了焙煎大麦、生姜、甘菊、柠檬草,零咖啡因、无糖,适合健康饮食的要求,更能在疲劳或者寒冷时饮用,有助于缓解疲劳和驱寒暖胃。 如果说过去半个多世纪可乐一直是肥宅快乐水,啤酒是情绪把控剂,那这款生姜大麦茶,则是创新营销吸引眼球的消费新宠儿,夏日小清新的流量担当。面向20-40岁女性消费群体,根据季节推出新的包装主题,在2018年前每年以32款的新品问世,而在此后以每年16款的手绘图案发售,轻而易举就俘获了女性消费者挑剔的芳心,哪怕不买包、不买珠宝,也要在整个夏天保持神清气爽的愉悦心情,这不就是妥妥的悦己主义消费? 所以,不管你是否知道麒麟这个品牌,也不管你有没有喝过moogy大麦茶,只要是个人,见到它的包装,恐怕都很难再迈得动脚,不买,都感觉对不起自己的审美。 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个叫麒麟的品牌只会搞这些“表面功夫”,靠包装噱头出圈,那你就错了,因为麒麟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对市场动向和消费趋势的精准预判,深入并广泛的调研和高度的…

    2025-07-05
    30
  • “无痕文胸之王”有多神秘,内衣产业多年的隐形巨头维珍妮

    它虽然是上市公司,却不为人熟知;但又是诸多上市公司、国际巨头,尤其是服装、内衣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隐形巨头”,这就是被称为“无痕文胸之王”的维珍妮。 这个听起来不是那么熟悉,甚至可以说闻所未闻的名字,究竟在服装产业扮演了多重要的角色,在这个产业链上的位置有多高,光看它合作的品牌,就知道它的来头不小。它是“全球最贵的文胸90%的材料输出者”,是全球最具知名度、最顶级,甚至最奢华的内衣供应商之一。 与它合作、被它供货的公司每一家都是世界级企业,能把一件事情,尤其内衣这样小的产业做到全球顶级,每年出货超过1.2亿件,说它是“无痕内衣之王”,实至名归。至于它有多强大,我们不妨来看看它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贵为港股上市公司,但是很低调 如果不是近期的港股倍受股民关注,大家像挖掘宝藏一样对港股所有的公司逐一甄别,恐怕这家一直“潜伏”在内衣行业供应链的巨头,还会像这些年一样“默默无闻”,低调做内衣、“闷声发大财”。由于今年以来的港股着实太热,不仅内地近200家企业在港股扎堆上市,连多年来一直以“隐形巨头”存在的维珍妮,也突然被“查”出了原来这居然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真实“调查”! 事实上,早在2015年,关于维珍妮在港股上市的消息就已经不胫而走,而如今才得到确认,这无疑说明了这家多年一直低调的企业,除了专心做内衣,甚少在资本界露头,也不大喜欢在公众视野里抛头露面。 虽然多年来不为公众熟悉,还贵为港股上市公司,但这家公司早在1985年就从深圳崛起,而且它的创始人就是港商身份,当初靠做胸垫起步,产品扎实、交货准时,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质; 1999年后的维珍妮直接通过先进的工艺技术,进阶为创新设计制造商,逐渐构建了研发+设计+制造,再到量产交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文胸整件、品类跨界、技术带动的体系正式完成闭环。 2011年的维珍妮逐渐把发展的战略转入运动内衣上,2年后的2013年跨界进入运动…

    2025-07-04
    24
  • 通威股份苦熬周期:债务飙升,存货高企反噬利润,去年巨亏逾70亿

    光伏一体化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在经历2022年硅料价格暴涨带来的高光时刻后,如今正面临上市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公司2024年出现首次年度亏损,归母净利润巨亏70.39亿元,截至目前已连续6个季度深陷亏损泥沼。 《碳见光伏》注意到,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而通威股份此前激进扩产形成的产能反而成为库存积压与减值计提的重灾区,2024年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就达45.64亿元,进一步削弱了盈利能力。叠加激增的有息负债,公司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72.25%的历史高位区间。 这家以“成本为王”的企业,正面临资金链与盈利双承压的严峻考验。而这一困局的破局关键,正取决于光伏产业链内卷态势何时迎来拐点。 连续六季陷亏损,光伏业务从暴利到微利 资料显示,通威股份的主营业务分为农牧和光伏两大板块,其中光伏板块是通威股份主要的收入来源。作为国内光伏“硅料之王”,通威股份经历了硅料市场原材料供给和价格的剧烈波动,硅料价格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利润。 2024年光伏产业主要制造环节均面临阶段性供需失衡的严峻挑战,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甚至持续低于行业现金成本的冲击下,通威股份出现上市后首次年度净利亏损。 数据显示,通威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919.94亿元,同比下降33.87%;对应归母净利润亏损70.39亿元,同比下滑151.86%。 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继续深陷亏损,当期实现营收159.33亿元,同比下滑18.58%;归母净利润亏损25.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7.87亿元同比下滑229.56%。拆解单季度来看,通威股份已连续6个季度深陷亏损泥潭。 《碳见光伏》注意到,2022年,通威股份因硅料价格大涨挣得盆满钵满,而2023年产业链价格由于供应的大量释放显著回落,通威股份的盈利水平大幅回撤,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2.33…

    2025-07-02 公司
    4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62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