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暴涨143倍,A股半导体“王者”浮出水面

净利润暴涨143倍,A股半导体“王者”浮出水面

自从有了“坐在浪口风尖,母猪也能上天”的名言,这些年因为时代红利而一飞冲天的行业比比皆是,业绩“屌炸天”的企业更是层出不穷。尽管3年新冠疫情似乎已经逐渐远去,但恐怕很多人都还记得在那些年,因为疫情笼罩下的市场,一些疫苗核酸企业业绩翻百倍、股价惊世骇俗连涨的记忆仍在,而如今风平浪静之后,谁也想不到,居然还有某些行业能复制业绩翻百倍的奇迹,这个业绩让人瞠目结舌的行业,却是来自半导体。

2023年的半导体差点没挨过市场的严冬,2024年的市场转眼就是一片春暖花开、艳阳高照,尤其是在AI魔力加持下,存储芯片作为数据传导的关键元件,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许多与此有关的生产商出现了业绩暴涨、利润翻倍,但能在一众芯片行业中一枝独秀、业绩和利润都表现出令人惊诧的数据,这样的企业,无疑才是业界真正的“王者”。

净利润暴涨143倍,A股半导体“王者”浮出水面

因为技术门槛高,所以同行竞争的对手不多,而因为核心产品是内存接口芯片,在一台服务器里不可或缺,CPU想要读取内存里的数据,必须通过内存接口芯片,澜起科技的核心产品,就是确保内存和CPU之间能够数据顺畅,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让其占据了全球50% 的市场份额,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一大内存接口芯片巨头。从2001年至今垄断了内存接口芯片领域,地位无可撼动,连业绩也是其他同行无法企及、难以仰望的,这样的“独一份”,也有它冰火两重天的正反两面表现。

净利润暴涨143倍,A股半导体“王者”浮出水面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芯片巨头的“巨兽”潜质

早在2月前的7月份,A股161家公司披露了年中业绩报告,澜起科技归母净利润预增6.03亿元,扣非净利润预增5.5亿元,同比增长14336%,这份让人看了非常震惊的财报,堪称整个A股王炸一样的存在。但如果回顾2019年-2022年近3年的走势,则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一直处于高光中,任何行业、任何企业,总有迈不过的坎,无法穿越的低谷,电子消费行业更是如此。周期性起伏,可能是行业无法绕开的话题。

净利润暴涨143倍,A股半导体“王者”浮出水面

但如果把眼光再放远一些,追溯到更早的2016年,则会发现澜起科技的低谷只不过是受困于行业的周期性低落,这家以内存接口芯片为主业务的半导体企业,从2016年的8.4亿营收直接暴增到36.72亿元,翻了4.3倍;更为炸裂的是,扣非净利润从当初的315万飙升到2022年的8.83亿元,一下子暴涨134倍,当真是神一样的表现。这个神奇的数据到了2024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速高达741倍,可能是整个A股都非常罕见的巨兽。

只不过,即便今年是澜起科技成立的20周年,但在业绩、净利润一路狂飙之下,股价却背道而驰,背后疑似业绩造假、严重被低估,也是另一个难以回避的短板。

净利润暴涨143倍,A股半导体“王者”浮出水面

股市不受待见,但业绩依然生猛

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在业绩炸裂、净利润翻了百倍以后,不受股市待见,股价一跌再跌,当初上市之时最高点一度到达125.2元,如今却只有41.2元,一度出现88%的跌幅,任谁看了也是匪夷所思。但令人难以看透的是,一边是股市的暗黑旋涡;一边依然是业绩的突飞猛进,净利润飞涨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迷。而澜起科技之所以净利润如此之高,高达无法解释,自然是因为它的毛利率秒杀一干同行。

净利润暴涨143倍,A股半导体“王者”浮出水面

以内存接口芯片设计为核心,产品价值在整条产业链中一直很高,2019年-2020年毛利率一度高达70%,即使后来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仍然有60%以上的毛利率,这个数据,比同行的韦尔股份、北方华创、兆易创新都高,甚至还高于有“中药茅台”之称的片仔癀。一个做芯片业务的企业,毛利率居然高过片仔癀,难怪遭人嫉妒、被怀疑业绩造假。

怀疑归怀疑,但澜起科技的业绩却一直很生猛,归根结底,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无可撼动,而且合作的供应商都是大客户,可谓是财大气粗,家大业大。在澜起科技的营收结构中,三星、海力士、美光占据了全球DRAM行业市场90%的份额,恰恰它们的内存接口芯片及内存模组配套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就是澜起科技。正是由于大客户优势,2020年-2023年的4年间,像这样全球占比较大的客户贡献了75%的营收,并且订单稳定,业绩也非常亮眼。

净利润暴涨143倍,A股半导体“王者”浮出水面

高技术含量成就高速业绩增长,AI时代下的高端产品更需要高科技的芯片供应,即便股市受挫,但相信很快澜起科技就能扬眉吐气,用极具市场潜力的高光,拉动股价上升。毕竟,实打实的业绩、净利润增长才是王道,这也是股东和投资者最看中的优势所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

(0)
远视财商远视财商
上一篇 2024-09-11 上午9:28
下一篇 2024-09-18 下午2:05

相关推荐

  • 前后多次IPO未果,执着于上市的八马茶业究竟为哪般?

    有可能是最近看到茶饮品牌代表企业——蜜月冰城成功登录港股,多年来一直执着于上市的八马茶业近期又成了业界热议的对象,原因是这家规模最大的零售茶企得到了6900万元的投资,有望在冲击港股IPO的进程中再添动力。 联系到八马茶业在2013年-2022年的10年间,前后三次冲击A股IPO均告失败,时隔2年后转向港股再求上市,一边是传统基因和资本诉求在助推,一边是高端化与大众化、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的拷问,从A股到港股,八马在承受行业竞争压力的同时,同样面临家族企业扩张的紧迫,随着财务数据增长,茶行业集中度低等原因,渴求资金支持扩张的八马还得直面业绩增速放缓、高额广告投入和研发费用低,以及虚假宣传等问题。 前有澜沧古茶在成功摘得港股“茶叶第一股”后,上市首日股价破发,而后盈利下滑、存货高企,连CEO也在不堪重负后选择“跑路”,可见上市不一定就是灵丹妙药。八马至今仍执着于上市,背后的“玄机”也是耐人寻味,但总结起来,恐怕原因就一个:募资! 上市,八马究竟有没有准备好? 10年间3次在冲击A股IPO的路上折戟沉沙,让八马认识到想要过A股的证监会可能不是那么轻松,即便是中国最大的茶叶连锁品牌,加盟门店超过3500家。但也就是这看似规模很大的数据下,折射出八马过度依赖加盟模式,其中的加盟店占比超过92%,该模式虽然加速了市场覆盖,但加盟商销售的毛利率仅有46%,远低于直营渠道的78.2%;更为直观的是,八马原本计划通过不断加盟扩大的规模,来凸出自己在业界的领先地位,但传统茶企非标准化、地域性强等问题难以实现规模化,八马试图通过上市来提升品牌溢价,巩固“高端茶业领导者”形象,并借助资本力量突破区域性限制,实现跨品类和跨区域整合,可惜过度依赖营销、品控与虚假宣传等问题,还有加盟管理松散,过度扩张导致门店收入下滑、质量事故频发等短板凸显。 上市融资或有助于公司改善品控体系,加强直营布局,提升盈利质量…

    2025-03-17
    9
  • 连续49个季度保持盈利,唯品会依然“隐忧重重”!

    “品牌特卖,就是超值”!只要听到这句广告词,相信大家就会耳熟能详的想到唯品会的名字。一年植入20部影视剧和综艺的唯品会,好像和其他电商平台一样让人熟悉,可真正到了该下手的时候,这个专搞特卖的平台似乎又显得那么小众,好像并不如淘宝、京东、拼多多这样的平台有广泛的针对性兼容。 于是,广告做得很成功的唯品会,似乎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口号喊得很是响亮,粉丝貌似也不少,可就是真正成交的数据不是那么亮眼。SVIP用户虽然贡献巨大,但整体用户数量却在下降,依赖少数高价值用户可能存在不小的风险。尤其是数据上的SVIP用户增长,整体活跃用户却在不断缩水,而且平台吸引力有限,无法扩大用户基础,退货率上升和履约成本也在增加,因此导致成本面临压力,进而影响到利润率。 近日,唯品会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实现营收1084亿元,同比下滑4%;全年GMV达到2093亿元,同比增长0.6%。这份财报也说明唯品会第49个季度连续保持盈利,但营收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用户增长停滞和下降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尤其在剧烈的电商竞争中,营收、净利润、毛利润等多项财务数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业绩承压明显,隐忧重重。 隐忧一:普通用户流失,规模缩小 唯品会与其他电商平台最大的区别,无疑在于“品牌特卖”。许多大牌或者名牌产品,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享受到实打实的折扣,并且保证是正品。这种标签鲜明的特色,也是它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依靠特卖,唯品会与其他的销售渠道形成差异化,也构建出一套自己独特的运营模式。 一些老客户可能知道,通过帮助品牌商处理尾货降低库存,不仅和品牌商合作的十分愉快,用户也能切实享受到低价的实惠,也愿意在自己的社交圈于分享和传播。 然而,2024年四季度活跃用户同比减少了约280万人,下降5.8%;全年的活跃用户8470万也比上一年的8740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流失问题突出;其中的SVIP用户(…

    2025-03-14
    23
  • 5年净利润增长36倍,东阿阿胶成功解锁现代商业密码的逻辑

    近期一条关于娱乐圈的新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不到2个月娱乐圈有13位演艺界名人宣布去世,最小的27岁,而大S和方大同则是年后突然爆出的英年早逝,让人唏嘘! 因为各种疾病,年纪不大就突然辞世,而且这种突发情况还是发生在“不缺钱”的明星身上,更让人明白健康和养生有多重要。在人们关注健康等有关知识的时候,一条劲爆的消息同样也惊动了原本沉寂已久的中药行业。 不过,确切的说,这家至今已有73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算不上真正的中药企业,因为它的主打产品——阿胶,真正意义上并不是正儿八经的药品,反倒像“养生”类行业,但它在2024年的净利润预计将接近20亿元,以2023年的13.84亿元算,5年时间从0.43亿元增长了36倍至13.84亿元,如此惊人的增长速度,难怪会让中药界“刮目相看”,引发业内外的强烈反响。 细数那些在中药领域根基深厚、渊源流长的“老字号”招牌、百年企业,无不是在现代商业泛滥的洪流中举步维艰,面对一些新崛起的处方药和非处方现代生物医药的“逼宫”显得有心无力,但凡业绩还算“过得去”、能维持,就已经很不错。而像东阿阿胶股份这种一直不可或缺,而又历久弥新的企业,突然间净利润在5年间增长36倍,这的确是令人匪夷所思,倍感意外的。 年轻人因为不注重保养、不把健康当回事而过早离世,东阿阿胶恰在此时业绩腾飞,这背后的逻辑不得不让人深思。 东阿阿胶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仅从东阿阿胶的主打产品阿胶看,这好像不是一家真正的中药企业,因为别人生产的药品都是治病,而它一直主打的阿胶,则是更多的趋向养生。可仔细看它的详细业务,则会发现东阿阿胶其实是归属于OTC第一大单品,虽然是滋补养生类第一大品牌,但仍然隶属传统药的范畴。 一系列的傲人成就背后,又发现从1996年上市以来,东阿阿胶的品牌价值不过340.53亿元,资历很深,过去10年品牌价值递增近8倍,但要说像片仔癀一样是“中药界茅台”,…

    2025-03-10
    36
  • 常山药业“虚假繁荣”:从财务造假到集采失利,创新药成为遮羞布

    2019年,财政部对77家药企“穿透式”查账引起行业巨震后,“灰色地带”仍有企业顶风作案。近日,财政部在官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监督检查公告(第四十七号)》,依法对20户企业、25名企业有关负责人,以及8家会计师事务所、84名注册会计师作出行政处罚。 其中,常山药业(300255.SZ)因虚列开支成为被罚的典型案例,背后则暴露出医药行业在集采冲击下,通过隐秘路径输送利益的逻辑。 《眼镜财经》注意到,受肝素行业下行和集采政策实施影响,常山药业2023年出现巨亏,并且亏损将延续到了2024年。 为摆脱过度依赖肝素业务的被动局面,常山药业押注创新药艾本那肽,该产品被寄予业绩翻盘的厚望。不过,该药尚无法明确上市时间,且所处赛道竞争相当激烈,为常山药业未来发展打上一个问号。 “穿透式”查账剑指虚列开支 在“两票制”后,虚增差旅费、虚列学术会议费等方式,成为药企商业贿赂的常用手段。 2019年,财政部曾对77家药企公开查账,剑指销售环节费用问题。检查结果显示,19家受处罚的药企,违规操作最多的形式就是虚增差旅费、学术活动费、业务推广费、广告宣传费等。 监管风暴后,常山药业仍在顶风作案。最新的通报显示:常山药业2022年以现金方式向并未实际提供旅行服务的某旅行社支付差旅费,导致虚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373.29万元。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给予该公司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眼镜财经》注意到,今年1月陕西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中提到上述处罚:常山药业所聘任的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针对大额现金支出的控制测试执行不到位。涉及的事由即为常山药业于2024年3月因2022年度通过大额现金支付虚列支出被财政部行政处罚。 在行业人士看来,在“两票制”压缩传统回扣空间后,现金差旅费正成为新型灰色交易载体。 如今,常山药业遭财政部公开点名并作为被罚典型,不仅暴露了其在经营…

    2025-03-10
    39
  • 上市股价大涨近30%,蜜雪冰城还能高光多久?

    都说市场没有长盛不衰的绝对王者,就像战场没有永远保持不败的常胜将军。但凡事总有例外,得看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定论。就像如今被称为最“内卷”的茶饮行业,有的企业因为一再的低价策略、同质化严重不堪重负,而有的企业则继续高歌猛进,一路势如破竹,比如刚刚在港股成功上市,股价首日即涨29%的蜜月冰城。 关于“雪王”的上市由来已久,但最终在3月份的开春得以登陆港股,表现亮眼,开盘涨幅29%,总市值达到980亿,距离千亿市值近在咫尺。如此开局,也正印证了这几年蜜月冰城发展顺风顺水的走势,市场表现符合预期,业绩也很不错,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突破35亿,当前门店已经冲到46479家,整个2024年卖出约90亿杯,实现了约583亿元的终端零售额。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分别达到21.9%和21.7%,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实至名归。 2年间营收从307亿元增长至583亿元,尤其是在上市后传出认购金额达1.8万亿港元一举破了茶饮企业有史以来的纪录,尽管暗盘交易涨幅23.46%可能存疑,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背后,也让人看到强大的供应链、加盟模式带来的稳定收入、快速增长的门店数量和财务表现。 在其他同行逐渐衰退、式微之后,蜜雪冰城依然凭借自身优势,在不太好的大环境之下显得独树一帜,随着市场增长放缓、加盟店关店增加、单店收入下降,以及高杠杆认购可能引发的股价波动,这种“独一份”的高光还能维持多久?是不是值得长期投资、关注的对象,仍然需要后续的业绩验证。 股市一片狂欢,接下来的市场和业绩能不能支撑起高估值,亟待“雪王”给予投资者和市场最优解。 一杯奶茶10元,加盟费37万,蜜月冰城到底靠什么赚钱? 不去探究深层原因,仅仅从蜜雪冰城的低售价奶茶、高营收、高盈利看,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雪王”之所以在“内卷天花板”的茶饮行业一骑绝尘,无非是因为以下原因:零售低至12-18元左右一杯的极致低价;下沉到…

    2025-03-04
    84
  • 水晶光电股价暴涨2393.32%、市值暴涨34倍,“称霸”光学赛道

    都知道AI概念股会是引领涨潮的“流量担当”,尤其是AI眼镜板块在近期多只个股大幅上涨,让2025年被认为是AI眼镜的“爆发元年”,和2021年的“元宇宙元年”遥相呼应。毕竟,全球出货量达到400万副,市场渗透率直逼60%,这样的走势确实让人充满期待。可如果非要说谁才是该领域最强王者,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能还有待于考量。 从2024年末消费电子回暖,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对光学元器件的需求增长,作为光学元器件供应商的头部企业,水晶光电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为微棱镜产品的第一大供应商,水晶光电曾经是向苹果批量供应主要的合作商,尤其是在苹果最新产品的四重反射棱镜技术优势明显,它在全球范围内也就备受瞩目。但光有智能手机的市场还不足以让水晶光电一举登上行业N0.1的位置,适逢国内汽车相关业务的增量,其供应的AR-HUD,车载激光雷达上使用的激光雷达视窗片、PBS等,在该领域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随着前装HUD渗透率的提升,出货量出现强劲的增长态势,业绩和股价也就量价齐声,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截止2025年2月20日,水晶光电股价已经出现多轮涨停,股价上涨到25元,一举开创了历史新高,自2008年9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393.32%,最新市值来到350.3亿元,比16年前上市之时的10.2亿元,直接增长了34.35倍。 股价累计涨幅24倍,市值暴涨34.35倍,水晶光电一举封神的逻辑是什么呢? 全球手机滤光片第一大供应商 外界一般只会看到某一个企业的突然爆火、某一个行业的崛起,却很少去探究这背后的逻辑,或者去思考它高光背后的深层原因。 水晶光电可能只是AI眼镜赛道缩影,通常而言,不管什么企业、什么行业,赶上时代的风口,坐在行业起飞的浪尖,“母猪都能上天”可能是真的,但关键得看是否能接住这突然而至的泼天富贵。专注于光学影像、薄膜光学面板、汽车电子(AR+)、反光材…

    2025-03-03 公司
    6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2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