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因为一款神奇的豆浆机而火爆,巅峰时候的九阳股份连广告也是耳熟能详;甚至因为代言人杨幂那句熟悉的广告词,连不爱喝豆浆的人都想买一个豆浆机回家,可为什么短短几年,九阳就从巅峰滑落,变得无人问津,销量大跌呢?

前不久九阳股份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三季度营收61.82亿元,同比下降8.84%;净利润9167.14万元,同比下降74.87%;其中单季度亏损高达7732.87万,更是刷新了该品牌有史以来的最大下跌幅度。驶入第31年的九阳,无可避免的遇到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焦虑:中年危机!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至于这个危机来自何方,说起来真的和普通人遭遇的世事无常、大浪淘沙,是一样的道理。正所谓:“天道有轮回,岁月饶过谁?”它能给你头戴光环的辉煌,同样也可以把这种难得的荣光随时收回,只不过,九阳的盛极而衰,更像是市场更替、商海浮沉的轮回。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成也豆浆机,败也豆浆机

可能很多人认识九阳,是近几年的事情。因为就在它刚成立的1994年,那时候的人们别说买台豆浆机回家,恐怕全国每天喝豆浆的人也不多。原因无他,广大70、80后都知道,1994年的中国普通居民,大家的生活条件远没有现在这么好,不少三四线城市的一杯豆浆都是手工现磨的,售价可能2毛钱左右,要把一台豆浆机买回家,这得是“有钱人”才有的优裕生活。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但就是在这时,九阳发明了第一台电机上置式豆浆机,随后开始在市场上开始了一系列的专业运作。到了2002年,名字叫九阳的小家电公司正式在山东成立,并且确立了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之路;5年后的2007年,九阳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为即将上市做足了准备工作;也就是在2008年,更名九阳股份后顺利在A股完成IPO,进入资本运作时代。

很多人只知道九阳豆浆机是其拳头产品,却不知道在完成A股上市后,九阳还进军净水领域,并且在2012年涉足大厨电领域,开始展示它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包括2018年收购美股上市公司SharkNinjia(简称SN.US),将业务扩展到清洁和个护领域。可就在一连串的“秀肌肉”背后,九阳在2011年就出现了销量下滑,尤其是核心产品豆浆机的销量首次出现20%-30%的下滑,业内王者地位也随之动摇。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到了2017年-2020年,豆浆机销量由603.63万台下滑至555.13万台,销售额也从22.47亿元下滑至18.34亿元,市场饱和和竞争加剧,直接吞噬了原本一片利好的豆浆机行业。这种情况直到2021年-2023年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九阳股份这时候的整体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公司在多元化转型的路上反而遭遇到更严峻的困难。

长期与豆浆机绑定,品牌形象完全固化,高营销投入并未换来明显的增长,反而忽略了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小熊电器这样高颜值、时尚性更强的品牌,即便九阳及时扭转战略思路,不惜重金请来明星代言、布局抖音等社交平台,但已经很难改变消费者对传统品牌的认知,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到10.62亿元,同比增长18.96%;与之对应的却是京东、抖音平台收入同比下滑16%-21%,过度依赖促销和流量投放,依然无法转化为可持续的用户黏性。“成也豆浆机,败也豆浆机”,品牌老化营销策略失效,九阳在互联网的大潮席卷之下,掉队了!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破壁技术哪家强,当然不会是九阳!

若论豆浆机的破壁技术,九阳说第二,恐怕没人敢在业内说自己第一;九阳豆浆机的破壁技术,就像挖掘机行业的蓝翔,那是无可争议的强。可事与愿违的是,豆浆机破壁技术强,不代表就能在市场上大杀四方,所向披靡,尤其是遇到如今一再滑落的销量,九阳突然发现,自己能在豆浆机领域破壁第一,但市场上的破壁,却是有些束手无策。

也许九阳自己也很清楚,2024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滑65.3%-76.87%,上市以来还出现单季度首次亏损,这一变化并不是突发情况,遭遇什么所谓的行业周期性,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集中爆发。产品结构单一、多元化战略失败,尽管尝试过多元化布局,发力破壁机、电饭煲、清洁电器等综合性小家电,但仅以2024年为例,食品加工机系列、尤其是以豆浆机为主,营收占比仍然达到30%,但该品类收入从2020年的47.55亿元降至2023年的29.4亿元,市场萎缩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消费者甚至只知道九阳就是豆浆机的代名词,分不清单一的豆浆机和破壁机有什么区别,其他品类很难突破市场认知壁垒,这可能就是九阳无法破壁的市场困境。

另外一方面,多年来一直买买买的其他产品矩阵,基本宣告投资失败,清洁电器市场竞争激烈,缺乏技术积累的九阳毫无品牌优势可言。

经过这些年的“折腾”,九阳就像一个失去活力的中年人,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不足,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与市场脱节,推出的新款产品,哪怕打着高端的旗号,但反响平平,并不能抓住年轻消费者需求的痛点。国外业务承压,外销模式低效;国内错失小家电增长红利风口,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摆在九阳面前的问题,并非是喝豆浆的人少了、没人喝豆浆了,而是长期的产品结构单一、创新滞后、战略摇摆、品牌老化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综合性提前衰老症”。如果不能聚焦核心品类技术升级,精准定位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优化海外品牌策略,有效改变“烧钱换增长”的惯用思路,那九阳破壁,真的会难上加难。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

(0)
远视财商远视财商
上一篇 2025-03-28 上午11:11
下一篇 2025-03-31 上午10:09

相关推荐

  • 海澜之家2025年Q1财报:与京东奥莱、阿迪协同发力,强势开局

    2025年4月29日晚间,海澜之家正式对外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作为国内男装龙头,这份财报不仅展现出海澜之家在行业内的强劲韧性,更凸显了其在多品牌战略和全渠道布局下的持续引领作用,为服装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从核心财务数据来看,海澜之家2025年一季度表现卓越。营业收入达到61.87亿元,同比实现0.16%的增长,归母净利润则为9.35亿元,同比增长5.46%。在消费市场逐步复苏的背景下,海澜之家凭借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稳健的渠道布局,成功捕捉市场机遇,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超过营收增长,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以及运营效率的提高。 分品牌来看,海澜之家系列品牌依然是公司业绩的中流砥柱,贡献了76.97%的营业收入,其直营店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49.25%,显示出消费者对主品牌产品的高度认可和品牌的定价权。此外,其他品牌也在逐步发力,为公司整体业绩增长贡献了新的动力,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0.22%,营收达7.43亿元,多品牌战略推进成效显著。 创新商业模式:京东奥莱开启新增长极 京东奥莱的线下门店从2024年9月25日首家门店在海澜飞马水城开设以来,逐步扩展。2025年1月31日,京东奥莱官方公众号显示正式开业11家门店,3月12日,京东奥莱安徽首家旗舰店在百大心悦城正式签约入驻,开启了海澜之家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开展奥莱业务运营,共同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折扣零售模式的12家门店,选址多位于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购物中心内,通过优化供应链、线上线下融合以及精细化运营,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京东奥莱的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创新性。门店内商品折扣多在3-5折,部分尖货和品牌折扣率更低,同时提供满减等额外优惠,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购买意愿。此外,京东奥莱还通过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折扣…

    2025-04-29
    10
  • 海澜之家2024年报解读:品牌、产品、渠道三力驱动,打开增长潜力

    2025年服装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与活力,同时也呈现出多方面的积极趋势。品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集中。具备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敏锐度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在此复杂背景下,2025年4月29日晚间,海澜之家发布2024年度财报。这份财报体现出了出海澜之家集团其强大的品牌力、卓越的产品力以及多元的渠道力,2024年海澜之家收入实现营收209.5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其强韧的营收能力,为服装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品牌力:多品牌矩阵巩固市场地位 海澜之家通过多品牌战略,成功打造了强大的品牌矩阵,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服装行业的领先地位。 主品牌稳健增长,海澜之家主品牌依然是公司业绩的中流砥柱,2024年度贡献了152.70亿元的营业收入,其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46.54%。公司通过持续的品牌营销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武汉天河机场T2航站楼换新亮相,海澜之家匠心献礼,共创最美人文机场,海澜之家独家冠名2024无锡马拉松,借助马拉松赛道的影响力,传递“倡导健康生活”的品牌理念。还将运动元素和太空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 子品牌多元拓展,海澜之家旗下涵盖男装、女装、童装、职业装、运动装品牌等多个细分领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2024年度,其他品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38%,毛利率提升至48.20%。其中,致力于以“不费力的高级感”为专业的独立女性打造的品牌OVV通过推出高升级品质、丰富品类,创新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了年轻一代消费者;HEAD 以旗下一流的运动员为核心资产,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纯正的专业运动血统、前沿的精工科技与工艺技术,成为滑雪、网球等多项竞技运动领域中众多世界冠军的指定装备供应商,也赢得了运动爱好者的青睐。续三年入选中央广…

    2025-04-29
    13
  • 被电商颠覆的家具行业,因为这个叫晨北科技的公司支棱了起来!

    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家具行业、中国经济的资深人士,恐怕已经不记得在2012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许多人的三观、认知,也因为这一年发生的诸多改变,走向了人生的另一面。以构成经济形态的家具行业为例,原本处于野蛮生长的房地产,因为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一直在负增长区痛苦挣扎,国内家居销售额同比下降35%,一场因为电商崛起掀起的家具行业变革、洗牌也因此接踵而至。 到了这几年,那些年活跃在家具行业、引领时代发展的传统家具巨头逐渐式微,淡出了主流一线品牌阵容,取而代之的反倒是诸如智能家居这样的新生物种。2012年——2020年看似不算长的9年时间,其实诞生了新的家居头部企业,也彻底掐断了传统家具一惯延续的辉煌。留给传统家具品牌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被时代淘汰;要么转型数字化、智能化,成为真正的智能家居新品牌。 所以,及时转型、率先进入智能化家居的传统品牌,尚有一席之地,像全友、曲美、宜家、顾家、左右依然位于当今家具品牌前十,而更多的品牌,则在这场新的变革中衰退,被兴起的智能家居淹没。这其中不仅诞生了像海尔智家这样市值超过2348亿的“巨无霸”,也涌现了6个月纯利润超过10亿的晨北科技。 更值得一提的是,13年前看不起电商家具的传统品牌,它们可能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这家叫晨北科技的公司,是怎么靠电商卖出一年47亿的业绩,而且6个月就赚了10亿的纯利润。 晨北科技的崛起,更像是被电商颠覆的家具行业,因为有了新的故事、新的玩法而支棱起来,只是这种“异象”的出现,需要拥抱时代、新科技的思维。 能逆袭的草根,才叫公司 纵观那些坐拥上百亿财富、甚至更多财富的公司,哪一个企业在发展初期不是草根,但关键是,熬得过创业初期的艰难,能逆袭,才能成长为公司。否则,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可能早就散伙了,哪会有后来的阿里巴巴;马化腾早就用几百万把QQ卖了,成了混迹在深圳财富广场的一名普通程序员,也不会有市值超…

    2025-04-28
    16
  • PCB巨头净利润暴涨367%,胜宏科技封神在即?

    近期的PCB概念在多个维度持续吸引关注,涵盖技术创新进展、市场动态变化,而从全球市场来看,2023年市场产值达到695.17亿美元,2024年达到729.71亿美元,每年以5%的年复合增长率递增。 可能很多人还对PCB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但只要说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无论是在智能手机,还是家居设备、汽车电子系统到航天航空仪器,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承载复杂的电路设计,还支撑起了整个信息时代的科技,你就会明白这个元件在信息化时代有多重要。 也正是PCB材料的需求量的显著增长,催生了在该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的供货商,如2024年净利润暴涨367%的胜宏科技。 如果说3月10日披露的2024年业绩快报并未掀起多大的波澜,那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暴涨367%,则直接宣布胜宏科技“一战封神”,完成了“草根”到“T1供应商”的逆袭。 拿下英伟达,胜宏科技凭什么? 刚结束的3月初,胜宏科技率先披露了2024年的业绩快报,公司营收突破百亿,达到107.31亿元,同比增长72.94%;实现归母净利润11.61亿元,同比增长35.31%。可能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份不足以引起重视的业绩报告,但对于胜宏科技来说,营收净利润都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没想到这个业绩报告只是“大餐”开始前的“开胃酒”,等到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预告一经公布,业内外都惊呆了。 今年一季度,胜宏科技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80亿元-9.80亿元,同比增长272.12%-367.54%;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70亿元-9.70亿元,同比增长272.68%-369.48%。 如此爆发力惊人的业绩,当然要归功于拿下英伟达T1供应商的订单。2023年,胜宏科技用PCB板产品切入英伟达的H系列AI加速卡,经过调研,目前在英伟达GB200服务器PCB供应链中,已经占据不…

    2025-04-27
    22
  • 净利润大增1119.52%的联想,高增长背后又有哪些忧虑?

    提到联想,你会想到什么?曾经的全球PC巨头,作为一家集万千荣誉于一身的民族企业,随着计算机行业在中国的火爆发展而迅速崛起,然后凭借中国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联想销量顺利摘下“世界第一”的桂冠。可是,在所有人都认为联想已经笑傲PC领域,连最资深的戴尔和惠普都无法与之抗衡时,却屡屡被人指责这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制造企业,而不是以创新著称的科技企业。 3月28日,联想控股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报告,全年营收5128.06亿元,同比增长17.61%;净利润为76.83亿元,同比大增1119.52%;归母净利润为1.33亿元,较2023年的-38.74亿元实现了扭亏。关于联想的扭亏为盈,一方面源于运营板块中的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另外一方面市场环境回暖,产业孵化与投资板块的投资业务亏损同比减少。 看到这里,也大致明白,业绩回升基本是因为PC市场回暖、AI服务器需求爆发、成本优化等原因,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结果。但市场对其高增长的可持续性似乎信心不足,未来还能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盈利也存疑。这或许就是联想当前最大的忧虑,也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难题。 如今已走过41年的联想,尽管硕果累累,业务涵盖智能设备、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但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还是陷入“中年焦虑”。那么,联想到底在焦虑什么,担忧什么呢? 乍一看,净利润增长超过11倍,这个数据如果放在一家新的科技公司身上,那可以说是相当惊人、非常炸裂;可放在联想身上,而且还是上一年亏损的基础上,就显得不是那么乐观,也没有太大的惊喜。仅仅是扭亏为盈而已,就好比一艘巨轮驶入暗礁丛生的浅海,偏离航道,好不容易脱离险境,重返正轨,这自然是不值得多大惊喜的,只能说是安全而已。 净利润暴增部分源于2022年PC市场低谷后的基数效应,2023年行业库存消化完毕,需求阶段性恢复,但全球PC市场进入存量竞争,IDC预计2024年增速将…

    2025-04-23
    39
  • 日赚3500万元,长城汽车,单车利润远超同行

    只要说到目前的中国汽车,恐怕很多人的眼里就只有比亚迪,好像只有比亚迪,才是真正的“国货担当”,而其他车企则显得不是那么出色。当2024年中国车市陷入“降价-亏损”的漩涡,这种论调似乎更严重了,要知道这一年的平均毛利已经跌到了15.8%。 相比之下,无论是来自媒体,还是民间的声音,大家似乎更愿意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销量排行第一、第二的位置,诸如比亚迪“赶超”特斯拉、以销冠登上全球第一的位置,而像长城这样的车企,倒显得不是那么招人“待见”。要知道,这可是曾经凭借哈弗H6一举封神的车企,而且后续推出的坦克系列也非常受好评,你怎能说它不好呢? 再看净利润,2024年长城汽车净利润为126.92亿元,同比暴涨80.76%,日均净赚3483万元,毛利率逆势冲到19.51%,单车利润1.03万元,高过比亚迪的0.94万元和吉利的0.67万元。 所以,有人说长城不好,唱衰长城,这是什么道理?哪里来的依据呢? 总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长城 比亚迪之所以崛起,并不是因为当初开始的造车业务,而反倒是借着新能源、锂电的东风,在后来居上的新能源时代实现了弯道超车,一举登上巅峰。当比亚迪忙着玩命似的狂造纯电、混动,长城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产品矩阵上通过坦克系列这样的差异化定价策略,来“收复”看似丢失的阵地。 2024年,坦克品牌销量累计23.1万辆,同比增长42.1%,连续多年稳居中国越野车市场销量榜首,在总销量中占比18.7%。长城的高利润、高销量,源于高端化、出海战略,成本控制与政策红利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竞争力也出自“不随意打价格战”。不可忽视的是, 随着高端化与品牌溢价,坦克品牌拉动利润增长,硬派越野车系列销量翻倍,毛利率显著高于普通SUV,成为利润增长核心。包括计划推出搭载自研4.0TV8发动机的超级豪华品牌,瞄准“高品质、小批量”市场,进一步拓展高端溢价空间,都可见长城的“不走寻常路”。人家在拼…

    2025-04-21
    3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54 − 47 =